“通过‘双元制’技能培训,人才与企业需求高度匹配,入企就能‘上手’。对企业来说,极大地降低了招聘及培训的时间成本。”11月21日,在沈阳天汽模航空部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几十名技术工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公司人事主管霍原说,“我们已接收‘双元制’培养的应届毕业生200余人,他们已快速成长为助力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
人才是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沈阳市聚焦高素质产业工人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校企培养目标不一致、校企沟通不畅、校企资源不统筹等矛盾,一直在升级校企合作模式,持续推动双方深度对接,实施“双元制”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工学结合、校企交替”,为企业定制培养技能人才,打造企业的“人才仓”。
沈阳天汽模航空部件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是做航空零部件加工、装配、制造的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对航空钣金等专业性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2020年,公司尝试与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订单班”,以“双元制”模式缓解企业的人才缺口。
所谓“双元制”,“一元”是学校,“另一元”是企业。双方合作办学,共同招生招工、共商培养方案、共建课程资源、共建师资队伍、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考核评价,为企业培养输送成熟、合格的技术工人。
“以往是‘校方培训、企业供岗’。这样简单的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着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情况,学生到岗后要比较长的磨合期,甚至有必要进行二次培训。”霍原说,“现在,‘双元制’培养的人才就是为企业‘量身定做’的。”
“就像把车间建在学校,把课堂设到车间。”“订单班”学员王国鹏毕业仅一年,已成为沈阳天汽模航空部件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高级检验员,他说,“特别是在实习期间,‘干中学’让我们快速掌握了材料成型与控制、航空钣金等专业方面技术,实现了边学边练、迅速成长。”
培养技能人才不仅要“快”,更要“准”。“双元制”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双方一同商定实习教学、特设课程、毕业设计选题等教学活动,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共同发力。
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干半导体专用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人才需求“大户”,目前已通过校企合作接纳数百名毕业生。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在集成电路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开设‘芯源微订单班’,就是要与校方合作培养有关专业的高品质人才、实用人才。”
企业目标明确,学校教学就更有倾向性。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说:“我们通过‘教师企业工作站’,定期到沈阳芯源公司了解行业及产品知识、装配标准,将企业要的技能尽可能地在教学中传授。同时,采取校企交替的方法,由企业为学生提供一年期定向岗位培养,让学生提前适应企业、融入企业。”
专业跟着产业走,教学围着市场转。目前,沈阳市有超过100家企业与30所院校开办“订单班”。其中,沈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晨宝马、德科斯米尔、欧福科技等企业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共建“宝马机电班”“宝马自动化班”“德科注塑班”“欧福机电班”等订单班,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企业的高度评价,华晨宝马汽车返修岗位的新员工100%为该校毕业生。
“我们创新采取‘一对一师带徒’培养模式,进行多工种培训,打造‘一专多能’复合型技能人才。这样的新型技能人才对企业文化更加认同,忠诚度更高,更能拿好‘接力棒’。”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徐云侠表示。
作为沈阳市的“老字号”和产业链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完善技能型人才引进培养体系,构建人才梯队,助力企业可持续、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北方重工与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和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联合开设“订单班”,“双元制”定向培养焊工、冷作工、机械加工类稀缺技能人才近60名。
7月,“北方重工+辽宁装备”获批省第一批“装备制造大类+机械设计制造类+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双方分别发挥生产实践和教学科研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精准培养后备人才力量,叫响“辽宁工匠”品牌。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姜怀男正在北方重工结构件分厂备料车间实习。他说:“在师傅的耐心教导下,我学会了从排料室编程排料到火焰、等离子、激光切割机下料的整个工艺流程操作。学习之余,我参加了公司举办的各类活动,认识到了什么是‘大国重器’,也深深地融入了这个集体。”
“政校企”推动企业有计划地培育储备后备力量,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沈阳市实施“双元制”技能培训的宗旨。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订单班”围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重点突出汽车及零部件、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沈阳市重点产业链,涵盖机电检修、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电气装配、机械等第二产业专业,也包括酒店管理、环境管理、烘焙技术等第三产业专业,让“双元制”不仅突出重点,而且“全链条、全覆盖、广受益”。
为给企业输送更多“能工巧匠”,促进毕业生就业,推动产学研用深层次地融合,沈阳市专对于“双元制”校企合作培训项目制定了有关政策,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技能人才队伍,切实将“双元制”培养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能力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说:“对连续5年每年批量接收订单式培养应届毕业生30人以上、并与毕业生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企业,给予50万至100万元项目补贴。今年,支持力度加大、政策叠加,鼓励校企通过‘订单班’形式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对接收‘订单班’学员并缴纳一年社会保险的企业,按每人5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培养奖励。”
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